《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年,中国有万人死于高收缩压,其中95.7%(95.6%-96.4%)死于心血管疾病。如果治疗所有高血压患者,每年将减少80.3万例心血管病事件(脑卒中减少69.0万例,心肌梗死减少11.3万例)。头痛、头晕、恶心是高血压?

辽宁省研究院(省中医二院)心病二科副主任阮琳介绍:高血压常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颈项强直以及夜尿多、无力、发作性软瘫等;也可见阵发性头痛、心悸、多汗;出现打鼾伴有呼吸暂停和胸闷、气短等症状可疑继发性高血压。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特异性症状。

治疗高血压要掌握三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首先要降压达标。不论采用何种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根本。其次是平稳降压。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保持血压长期平稳至关重要;长效制剂有利于每日血压的平稳控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益。

高血压诊断标准自测来喽

(1)以诊室血压测量结果为主要诊断依据:首诊发现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和(或)”表示包括3种情况,即收缩压≥mmHg且舒张压≥90mmHg、收缩压≥mmHg且舒张压<90mmHg、收缩压<mmHg且舒张压≥90mmHg。]非同日3次测量均达到上述诊断界值,即可确诊。

若首诊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排除其他可能的诱因,并安静休息后复测仍达此标准,即可确诊。

(2)诊断不确定,或怀疑“白大衣高血压”或“隐蔽性高血压”,可结合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辅助诊断。

中医说说高血压

阮琳介绍:高血压的中医诊断多为“眩晕”、“头痛”等。主要病因为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等,其病理因素多为风、火、痰、瘀、虚,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为本,风阳上亢、气血失调、痰浊内蕴为标,因病程及合并靶器官损害的不同,多表现为早期肝阳上亢、中期阴虚阳亢及后期阴虚及阳,而瘀血阻络、痰浊内蕴在整个病程中均可能兼夹。本病总体上以阴虚阳亢、水不涵木最多见,潜阳育阴治则应用最广泛。

中医药强调整体调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衰”的防治策略,在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均可以通过调节阴阳平衡而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强调整体观的辨治理念,有助于高血压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从而降低心血管总体风险。

中医调血压一起学起来

运动能够改善血压水平已为现代临床研究所证实。传统的运动疗法也具有即刻降压及远期降压疗效,还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包括太极、八段锦、气功、瑜伽。针刺疗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针对高血压患者,针刺疗法不仅能够改善头痛、头晕症状,还能有效降压。根据中医针灸理论,常用降压穴位包括太冲、涌泉、行间、三阴交、足三里、丰隆、太溪、阳陵泉、曲池。其他非药物疗法还包括灸法、推拿、刺络、拔罐、耳穴压籽、穴位贴敷、足浴等。

饮食调血压一起吃起来

一些具有平肝潜阳、补益肝肾之功用,作用平和的中药可作为辅助降压的保健方法,代茶饮用,如可选鬼针草、菊花、枸杞子、决明子、生山楂、麦冬、罗布麻叶等适量泡茶。

阮琳建议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给予适当的饮食调理,平衡阴阳。这样做对高血压的防治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如气虚质多食益气健脾之品,如山药、莲子、大枣等;阳虚质多食温阳食物,如牛羊肉等,少食生冷寒凉之品;阴虚质多食甘凉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少食性温燥烈食物,如辣椒;痰湿质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腻,多食冬瓜、白萝卜、薏苡仁等;湿热质多食清淡、甘寒之品,如绿豆、苦瓜、薏苡仁等;血瘀质多食山楂、藕等;气郁质多食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之品,如丝瓜、柑橘等。

编辑姜晓菲

专家介绍

阮琳,硕士研究生;副主任中医师

曾进修于医院心衰重症监护病房(HFCU)及中国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辽宁省中医药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学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经典与临床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andezhiliao.com/dhhyy/10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