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数月原来是胆结石在捣乱—

近日,医院血管外科成功开展经皮肝穿刺胆总管推石术,为一位胆总管结石患者解除了病痛,这医院的首次应用。据介绍,患者由于持续出现黄疸两三个月,且右上腹部有疼痛感而入院诊治,原来,今年35岁的刘先生在出现黄疸症状后,以为只是自己胆囊炎的“老毛病”又犯了,所以刚开始时没有太在意,但由于症状一直持续,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还有加重的趋势,他这才重视起来。经检查发现,刘先生在胆总管靠近十二指肠的位置有结石卡着,这使得他胆汁排泄不畅,从而出现了黄疸、疼痛等不适症状。

“患者被诊断为胆总管结石,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处理。”为刘先生接诊的医院血管外科王建民主任表示,胆结石长期堵塞胆道等部位,不仅影响胆汁排泄,引起不适症状,而且也有可能导致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感染性休克等危急重症,影响生命安全,因此,及时采取措施,将结石取出是非常有必要的。

—经皮肝穿推石让创伤更小一点—

刘先生认真听取王建民主任对自己病情的仔细分析,终于意识到了胆结石的严重性,很快就同意了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目前主要有三种取石方式。”王建民主任介绍,第一种方法就是手术打开胆总管取石,这种传统手术需要开腹操作,创伤较大。第二种方法为ERCP取石,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通过内镜导管进入十二指肠、胆总管而取出结石。这种方法属于微创治疗,但由于需要进入导管,仍然会留下一定的体内创伤。

除上述两种方法,还有一种更为微创的方法,即经皮肝穿刺胆总管推石术。王建民主任指出,这种方法是经皮肝穿刺进入胆道,使用气囊等将胆道撑起来,再使用扩张导管等推动里面的结石,让结石通过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的自然通道掉落进入十二指肠内,即可随粪便自然排出,因此创伤极小。

听了医生的解释,刘先生马上选择了创伤更小的经皮肝穿刺胆总管推石术,在确定了治疗方式后,王建民主任首先为刘先生调整用药控制相关指标,并进行了一周左右的胆汁引流,各项准备做好后,择期为他开展了经皮肝穿刺胆总管推石术。

经皮肝穿刺胆总管推石术虽然对于患者来说损伤较小,更有利于恢复,但相应的对于医生的技术要求也更高。虽然这是该项微创技术在医院完成的第一例,但王建民主任还是以过硬的专业素养精准定位穿刺点,顺利完成了手术,将结石成功推入肠道。术后刘先生恢复良好,黄疸、腹痛等症状改善,各项指标正常,在手术后第三天他就出院回家了。

—预防胆结石三餐定时多喝水—

近年来胆结石的发病有增多趋势,而且很多患者的发病原因均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因此王建民主任建议大家一定要从平时生活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预防疾病发生。他提醒,胆结石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关系密切,例如这位患了胆总管结石的刘先生,他体格偏胖,刚35岁的他却有十几的时间从来不吃早饭,而且早晨也不喝水。

“胆囊是浓缩和储存胆汁的器官,长期不吃早餐,尤其是连水也不喝,胆汁不能被稀释、不能正常排泄用于助消化,这就会使得胆结石形成。”王建民主任提醒大家,平时一定要养成三餐定时、饭吃八分饱,以及多喝水的习惯,同时也要坚持适度运动,避免胆结石等疾病的发生。

—专家档案—

王建民

主任医师

医院

血管外科主任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现为国际血管联盟(IUA)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分会青年委员、河北省血管健康与技术协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下肢静脉曲张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动脉硬化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静脉曲张专业委员会常委。发表论文10余篇,获市科技进步奖1项。

业务专长:中西医结合及微创治疗主动脉夹层,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颈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瘤、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下肢PTS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和取出,支架再闭塞治疗、斑块切除不放支架治疗动脉闭塞等血管外科疾病。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省医院

推行“会员制慢病管理”服务

官方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andezhiliao.com/dhlzmb/10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