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议打鼾的人做这个检查
最近接到一个看诊咨询,是一位妻子带老公来解读体检报告。这位先生不到40岁,1个月前单位做了体检,项目很齐全,除了血压偏高/90mmHg,其它各项检查都正常,家里人不太相信这么年轻怎么就会得高血压,于是买了血压计在家每天早、中、晚测量,早上记录的数值波动在-/90-mmHg,而中午和晚上睡前多数在/80mmHg左右。 是不是因为他最近升职,白天工作压力太大导致的?家里人很犹豫,是不是这么年轻就要开始吃一辈子的降压药了? 正当我要开始检查的时候,一直坐在旁边没出声的这位先生竟然开始打起了瞌睡,那是不是白天工作忙碌,晚上又休息不好呢? 她的妻子很快的否定了这种说法:是我睡得不好!老公每天倒头就睡,呼噜声把隔壁房间的家里人都能吵醒。 这个案例中,虽然妻子说她先生打鼾声音震天响,让人无法忍受,但还有一个更让她担心的问题,老公有时打鼾之后会有呼吸暂停的情况,是不是会引出现窒息?而这一切患者本人却完全不知,二人争论不休。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推荐做一个客观的分析:睡眠呼吸监测。 睡眠呼吸监测用来做什么? 在前面的科普文《打鼾——最可怕的是打着打着就没了》中,我们给大家介绍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该病的最主要的症状为:夜间鼾声响亮且不规律,同床的人可能被呼噜声吵醒,有时会发现患者存在反复的呼吸暂停。这种暂停可能持续十来秒到数分钟不等,可能偶尔发生,也可能在一夜发生数百次,从而引起夜间反复低氧。有些患者甚至自己能感受到存在呼吸停止和窒息感,睡梦中憋醒或者被家人推醒。由于晚上处于反复缺氧状态,使得白天容易精神变差、记忆力下降,打瞌睡、精神无法集中甚至开车引发交通事故。 那如何客观的判定夜间是否有呼吸暂停和反复的低氧呢?呼吸暂停的次数有多少、缺氧到什么程度、对人体影响到底有多严重呢?国内外指南均明确推荐,可使用便携式睡眠监测(PM)作为疾病诊断和评估严重程度的工具。该机器的佩戴使用难度不大,在我们小满医疗的医护人员指导下很快就能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患者在家中就能完成该项检查,过程舒适便捷。检测期间,该设备记录呼吸事件总次数和呼吸事件指数,第二天早上完成检查后,家人将机器交给医护人员读取数据,根据监测结果和临床信息就可给出明确诊断和治疗建议。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当晚在家做的睡眠呼吸监测结果究竟如何呢?如图,既有反复出现的呼吸暂停(最长80多秒),也有因此而导致的低氧血症,外周血氧饱和度最低甚至达到了70%以下(正常值95%以上)。 一晚有多次像上图的这种呼吸暂停以及低通气,整个晚上有多次,报告结论为AHI86.2次/小时(AHI是指睡眠中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正常值<5),诊断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并重度低氧血症。报告解读,才是重点! 在之前的看诊环节,我们已经详细询问过患者病史,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评估了引起OSAHS的一些病因以及由该疾病引发的新问题。 治疗第一步首先,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参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学科诊疗指南》的评估标准,我们认为肥胖(尤其是BMI超过标准体重的20%)、吸烟、鼻窦炎是引起该患者OSAHS的重要原因。因此,把控制体重、戒烟和规范治疗鼻窦炎列为治疗的第一步。 治疗第二步明确重度OSAHS和高血压的关系。从个体化的角度来分析,之前他的体检报告做的非常完整,如头颅MR、全腹部彩超、甲功等均未发现异常,暂时没有继发性高血压的相关线索。他记录的晨起血压明显高于其它时间段的血压,我们分析是由于夜间的反复缺氧导致的血压升高。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明确指出:OSAHS是高血压的独立发病因素之一。因此结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临床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治疗建议,针对重度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需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并监测血压情况。 跟踪随访经过三个月的规范治疗,我们跟踪随访得到的消息是患者的血压已经稳定在-/70-80mmHg左右。由于无创呼吸机改善了夜间的缺氧,血压随之降至正常水平,也无需使用降压药物。他感受更明显的是,白天的精力明显改善,面对繁重的工作能更加从容地完成。OSAHS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具备以下特征是OSAHS发病的高危人群 肥胖:尤其是BMI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者。 性别:男性总体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绝经前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绝经后与男性无显著差异。 上气道结构异常:如舌根后坠、悬雍垂肥大、小颌畸形、下颌后缩、颈部粗短等。 上气道疾病造成的上气道阻塞:包括鼻炎、鼻窦炎引起的鼻甲肥大、II度以上的扁桃体肿大、儿童腺样体肥大等。 有该疾病的家族史。 长期吸烟、饮酒者。 长期服用镇静药物、肌肉松弛类药物者。 如果您或者您的亲人有打鼾的现象,建议及时看诊呼吸专科的医生。微课福利 直播时间:5月21日下午15:00讲师:潘明安医生主题:夜间打鼾?这是病!严重以后真的要命如何听课:扫码添加小助手参考文献1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andezhiliao.com/zmzdhl/8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2型糖尿病不为人知的八种风险因素
- 下一篇文章: 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常见因素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