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湿疹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8816.html

中医

干货

传承

创新

种树人种下的第棵树

全文个字,阅读时间大约4分钟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大家好我是培根,青年中医师,业余种树。

这用方达到活学活用的程度,需要对方有深刻理解,也需要对疾病有准确的辨证。本文的两则医案,都是通过祛除肺之寒饮,治疗与肺的“藏象”有关的疾病,非独脏器之肺。

小青龙汤新用

小青龙汤方出《伤寒论》,是治疗风寒外束,痰饮内停之咳喘之良方,早已为临床实践证实。近年来,笔者援用此方治疗其它内科疾病,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举医案两则,供同道们参考。

泄泻

李某,男,50岁,年3月6日初诊。自诉昨晚起腹泻,至今晨已七次,泻物如水下注,无臭秽,腹中雷鸣,脐周隐痛,微恶风,头晕,泛恶,小便量少、色清,舌苔薄白,脉弦细。

肺与大肠相表里,此属风寒犯肺导致大肠传导失司之证。治拟温肺散寒,以复大肠传导之职,小青龙汤主之。处方:

麻黄、干姜、五味子各7克,桂枝、法半夏各10克,白芍12克,细辛、甘草各5克,一剂。药后微汗出,风寒去,泻止而愈。

按:本案辨证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考虑,风寒闭肺,肺气不宣,则下迫大肠,使其传导失职,且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液不走膀胱,而偏渗大肠,故见大便下注如水。治拟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使风寒去,肺主治节有数,大肠传导复职,则泄泻自止。此亦下病上取之例也。

汗证

吴某,女,49岁,年9月18日初诊。患者自汗已三年,不分冬夏,稍动则汗出浸衣,甚以为苦,医作表卫不固,迭进益气固表药,乏效。诊得患者汗出清冷,背心部常有恶寒感,头晕,乏力,口中和,胃纳一般,二便自调,舌苔薄白滑,脉沉弦。证属饮邪阻肺,治节失职,汗孔开合失司。治拟温肺化饮,小青龙汤加味。处方:

麻黄、细辛各3克,桂枝8克,白芍12克,干姜、五味子各7克,甘草5克,麻黄根、法半夏各10克。服二剂,汗出明显减少,再进二剂,自汗止。续嘱玉屏风散,以善其后。

按:自汗多属表卫阳气不足,但本例患者久服益气固表之剂不效。因思肺主皮毛,汗出不时,乃腠理开阖不利,今肺有饮邪内阻,治节失职,不主宣发,致汗孔开阖失常,故汗出浸衣。予小青龙汤温肺化饮,以绝病根;加麻黄根一味,不仅收敛止汗,而且与麻黄相配,一开一阖,能使腠理开阖复常。由于辨证用药对头,多年痼疾,竟获痊愈。

培根管见:

看到这个医案,大家注意到患者有一个表现就是背心怕冷,对于这个症状,大家还记得咱们之前推送的文章吗?就是讲了这个症状的三个鉴别方证,第一个是水饮苓桂术甘汤,第二个是太阳表征麻桂剂,第三个是大气下陷的回阳升陷汤,记不得的可以点击下文查看:

患者主诉“背寒如巴掌大”,你会鉴别这三张处方吗?

这个患者汗出,伴有背心怕冷症状,已经吃了很多益气固表的中药,我估计肯定有黄芪,不好使,所以我们排除了大气下陷证,那就剩太阳表征以及水饮证,这个小青龙汤是一举两得的方剂,温阳化饮,效果很好,最后作者又让服用玉屏风散,黄芪剂,所以这套流程就很完善了,这三个方子都用上了,值得学习!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本文摘自《新中医》,年第11期,作者/张育清。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请勿盲目试药,如有需求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L-PeiGen)删除。

患者夜间舌头干燥得难以伸转,痛苦欲死,难以名状,仅仅一味药就解决了!真是妙不可言!

一味治疗打鼾的良药

·END·交流

合作

问诊请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andezhiliao.com/zmzdhl/10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