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洗手一定要20秒以上上观新闻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m.39.net/pf/a_4591484.html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在1月24日下午的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市民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特别强调了要注意洗手方式和打喷嚏方式的问题。如吴凡所言,不仅从上海的疫情,从全国的疫情当中也能看到,有很多的感染是通过接触传播的。肥皂、流水、20秒,七步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疾控专家也提醒,平日在生活工作中要注意:①在外勤洗手,用流水洗手;②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时尽量保持20秒以上作用时间;③外出就餐应避免大规模聚餐;④就餐时避免使用交叉餐具;⑤开窗勤通风,避免使用内循环通风系统。 小编要再次向大家强调正确洗手的重要性,尤其是出过门后,回来第一件事一定要洗手。今天想通过实验向大家展示为什么洗手消毒需20秒以上作用时间。 疫情期间,很多人洗手的频率大约是以往的两三倍,仿佛每一次洗手,都多了一点安全感。但其实,不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时间短,都会让洗手的效果大打折扣。很多人洗了手,也无法真正减少细菌病毒的威胁。 以下这个洗手小实验,将为正确洗手“划重点”。 紫外线灯还原洗手过程 人们普遍认为,洗手时用水冲洗可见的污垢,就可以保持手的清洁。 这条科普视频,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共同论证了一个结论:“要想洗掉手上的病毒,一定要用肥皂,并且至少洗手20秒以上。” 戳视频看实验过程↓↓ 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在手上涂满代表细菌和病毒的液体,一双“脏手”在紫外灯光线下一览无余。 首先用清水进行冲洗,结果一目了然:并没有什么用。 用肥皂洗手5到10秒左右,虽然干净很多,但细菌和病毒依然顽固地不肯“离开”。 但是,如果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并且把洗手的时长延长到20秒,效果截然不同——双手变得十分干净。 其实,这个原理并不复杂。“冠状病毒”属于“包膜病毒”,它的外层有糖蛋白和脂质构成的包膜。 这样的结构让病毒变得像“油渍”一样,如果不用肥皂或洗手液,只使用清水洗手,由于“水油”不相溶,包膜不会被水破坏,水只能顺着病毒流过,不会对其造成任何影响。 然而,肥皂就不一样了。它们的分子一端是亲水部位,一端是亲油部位。 亲油的一端会立马附着在病毒的(脂肪)包膜层,把病毒瓦解得一干二净。 用肥皂水洗手时,要破坏病毒表面的脂膜,需要延长洗手时间,给肥皂分子创造足够长的作用时间。 洗手时唱两遍生日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中指出:在洗手过程中,认真搓双手的时间至少持续15秒。 如果是用流动水洗手,加上淋湿双手和涂抹肥皂或洗手液的时间,整个过程大约需要40~60秒(免洗洗手液大约需要20~30秒)。 如果觉得每次洗手计时不方便,可以试试在洗手过程中将《生日快乐》歌快速唱两遍,洗手时长就达标了。 洗手用品怎么选? 疫情期间,洗手时用来杀菌消毒的“武器”也五花八门。 肥皂、洗手液 日常生活中推荐使用洗手液,没有洗手液时可使用香皂或肥皂,但需要保持干燥,否则容易滋生细菌。 肥皂呈碱性,频繁使用可能使皮肤变得干燥粗糙,洗手后,最好及时涂抹护手霜。 免洗洗手液 免洗洗手液可以随时随地清洁双手,且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 手上有可见的污垢时,免洗洗手液的消毒效果会受影响,建议使用洗手液和流水彻底清洁后使用。 在洗手液自然干燥之前,不要用纸擦拭或者用水冲洗。 酒精 视频里提到,酒精的工作原理与肥皂类似,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清洁效果。 使用酒精喷雾消毒双手时,注意远离潜在火源,比如抽烟人群、电器、炉灶等,避免引发火灾。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在除菌的同时,会加速皮肤水分的流失。反复直接用酒精擦拭双手,容易造成皮肤干燥等问题。▲ 综合:上海发布、生命时报、人民日报微博 编辑:陈思宜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andezhiliao.com/wsmdhl/11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临近开学,在假期出行中哪些消毒用品能带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