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的曹爷爷患有冠心病多年,坚持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降血脂、降血压、扩张冠脉血管及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病情控制的不错,很少有胸闷、胸痛等不适,生活自理,每天还能和老伴一块出门买菜、散步,日子过得舒坦又自在。

从半年前开始,曹爷爷总是没原由地觉得一阵阵心慌,发作的时候感觉心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脉搏也特别乱。

医院做了检查,曹爷爷被诊断为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医生让他增加抗心律失常的药量。

曹爷爷遵医嘱调整了药物剂量后,心慌的情况不仅没有好转,还出现了心动过缓的情况,白日里有时心跳只有40次/分,吓得曹爷爷又减少了药物剂量。

病情没有起色,曹爷爷辗医院全科医学科就诊。

主治医师李达为曹爷爷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老人24小时心跳次,其中室性早搏高达次,几乎占了心跳总数的1/3!

早搏的同时还伴有二联律、三联律,这表示引起曹爷爷心慌的原因正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果不加以控制还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衰等危险情况。

什么原因导致曹爷爷出现如此严重的心律失常呢?在积极改善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同时,全科医学科副主任梁珍玲带领科室医护团队反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寻找一切可能的线索。

这时,曹奶奶无意中的一句话引起了团队的注意。她说起,曹爷爷一直以来都有打鼾的毛病,鼾声特别大,常常吵得她睡不好。

难道是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缺氧从而诱发早搏?梁珍玲立刻安排曹爷爷进行睡眠呼吸监测。

结果显示曹爹爹的情况果然符合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还出现了重度低氧血症。

在请耳鼻喉科医师会诊、排除了常见的引起气道梗阻的原因后,梁珍玲考虑老人频发室性早搏的原因与其严重的低氧血症有关,建议他睡觉时佩戴呼吸机改善呼吸。

一个月后,曹爷爷心慌的症状明显好转,复查动态心电图也显示室性早搏减少至次;2个月后再次复查,室性早搏减少至56次,此时曹爷爷没有了心慌的感觉,又恢复了精神抖擞。

梁珍玲介绍: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一般表现为心悸、心慌或停跳感,出现类似电梯快速升降造成的失重感,可伴有头昏、乏力或胸闷。

对于有着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长时间频发室性早搏可产生心绞痛、低血压或心衰等。

治疗原则除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应积极纠正诱因。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心律失常的诱因之一,它是以睡眠期呼吸节律异常及通气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是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和日间嗜睡。

反复发作的夜间间歇性缺氧和睡眠结构破坏,可引起一系列靶器官功能受损,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2型糖尿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脑卒中、代谢综合征、胃食管反流、心理异常和情绪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梁珍玲建议:

有着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的市民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是否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积极干预和治疗,避免加重病情。

专家简介:

梁珍玲

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女医师协会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沙市干部保健委员会专家。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年到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

擅长: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治。

坐诊时间:每周四上午

科室简介:

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前身是老年病科十二病室,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

科室拥有一支医疗技术精湛、护理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高级职称5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1人。病区开放床位46张,心脏康复中心配备了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无创血流动力检测系统、心电除颤仪、十二导心电图机、平板运动仪、运动心肺测试系统、脚踏车、手脚液阻复合仪、健身球、注射泵、输液泵、血糖仪、排痰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在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系统疾病,严重感染、多器官系统疾病及老年慢性疾病的诊治、护理、预防保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室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开展长期综合式、全程式健康管理。

供稿:全科医学科谢晓华

审核:医务科宣传科

整理: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andezhiliao.com/dhlzmb/10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