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庆教授治疗痰热不寐用药经验
哪家治疗白癜风权威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作者:冯慧,唐赛雪,丁元庆 ?编辑:兰姣 丁元庆教授是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齐鲁伤寒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丁元庆教授对不寐的证候规律和用药具有独到见解,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收集、整理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痰热证患者资料例,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对丁元庆教授治疗痰热不寐用药经验探讨如下。 1一般资料分析1.1年龄及性别特征 患者以青中年为主(平均年龄47.51±13.51岁,≤60岁者占82.1%),男性例,女性例,男女比例1.34:1;以脑力劳动及轻体力劳动者为主,多具嗜食肥甘、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 1.2诱因及临床表现 常因情志不遂、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诱发。临床多表现为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多梦,早醒,醒后疲乏,兼见心烦懊恼、口苦痰多、头晕目眩等。 2讨论痰热不寐,即痰热内扰导致的不寐。《景岳全书?不寐》曰:“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当代社会,痰热体质临床常见,其人多素嗜肥甘醇酒厚味,运动不足,平日可见面部油垢,睡眠打鼾,心烦急躁,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故痰热已成为不寐的常见病理因素。 2.1对痰热不寐的病因病机认识 关于不寐病机,《景岳全书》提出不寐“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丁元庆教授认为,现代人多饮食不节、精神紧张、烦劳不宁。饮食失节,伤及脾胃,或气化失司,津布失常,或宿食内停,水湿留滞,酿生痰热;肝失疏泄、心气郁结,气郁则湿不化,湿郁则生痰,痰湿郁久则化热;此外,气候变暖、吸烟饮酒、嗜食辛辣等也是火热的始动因素,多能炼液生痰。故痰热之邪,常起于中焦运化失司,或责之肝胆疏泄失常,或郁伤于心气。 痰热为复合致病因素。痰因热而弥结,热依于痰而难以消散,终致痰热互结,缠绵难愈。痰热内结,阻滞气机,妨碍气化,扰乱心神;痰热壅滞脾胃,气机升降逆乱,胃不和则卧不安;痰热郁结,扰乱胆府清净而不得眠;痰热循经上炎,扰乱神明,神不安则不寐;痰热甚而伤阴,阴不敛阳则不寐。 痰热起于无形之气。人身之气,顺行则和,郁则气化受损,津液布散失常,酿生痰浊,郁久化热,变生痰热。痰涎源于津液不归正化,热邪易耗伤气津;痰热蕴结,伤阴耗气是痰热常见病机变化。《丹溪心法》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丁元庆教授提出,治疗痰热不寐组方当以化痰清热为主,开郁理气、滋阴润燥为辅,兼用宁心安神之品。 2.2丁元庆教授辨治痰热不寐的用药经验探析 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处方所得结果相对切合丁元庆教授对痰热不寐的病机认识与治疗原则。软件提炼出丁元庆教授治疗痰热不寐常用的药物有竹茹、夏枯草、川贝母、郁金、麦冬、黄连、竹叶、丹参、珍珠母等,诸药多具清热化痰、开郁理气、滋阴润燥、宁心安神之功,切合痰热内壅,扰神伤阴的病机变化。 2.2.1常用药对举隅 (1)竹茹-夏枯草:竹茹在丁元庆教授治疗痰热不寐处方中最常用。竹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丁元庆教授常言:竹茹能“以竹之脉络通人之脉络”,其甘寒性润,可清热开郁,通络化痰。《本草汇言》曰:“清热化痰……此药甘寒而降,善除阳明一切火热痰气为疾,用之立安。”《医学入门》言其“治虚烦不眠”。竹茹善于治痰、治气、清热和中,合于治痰热之法,因而常用。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功能清肝泻火、散瘀消痰。两药合用则清热化痰、疏肝利胆、宁心安神,对肝经热盛,痰火内扰者尤为适宜。 (2)川贝母-郁金: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清热开郁,化痰降逆,偏重气分。《药鉴》曰:“辛能散郁,苦能降火,故凡心中不和而生诸疾者,皆当用之。”郁金味苦、辛,性寒;入肝、心、肺经;能开郁散结,凉血活血,清心安神,偏于血分。两药合用,开郁理气,化痰清心,舒心怡神。当代社会,工作、生活压力颇大,以致痰气郁结化热诸病证,用此二味其效颇佳。 (3)竹茹-黄连:竹茹甘寒,清热化痰,和中降逆,亦善理气;黄连苦寒,清热泻火,清心和胃,宁心安神。合用则善于清心中火热,除中焦痰热、湿热,对痰热中阻,胃气失和之不寐最佳。然因黄连其性苦燥,易于伤阴,丁元庆教授多只用6~12g,谓化痰清热必当节苦慎燥,以防伤正,诚如《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所言:“治痰先清火,清火先养阴,最忌燥剂。” (4)夏枯草-珍珠母:珍珠母,秉寒水之性,其味咸、性寒。《中国医学大辞典》曰:“此物兼入心、肝两经,与石决明但入肝经者不同,故涉神志病者,非此不可。”功能平肝熄风,镇惊安神。与夏枯草配伍,则清肝凉肝,化痰安神,对痰热不寐而肝经热盛、心神不宁者最为得当。 (5)竹茹-竹叶:竹叶甘淡而寒,清热、降火、宁心、安神。与竹茹为伍,则长于清热化痰,清心安神,和胃安中,且甘寒无伤阴之虞。竹茹、竹叶合为一方,丁元庆教授名之二竹方,乃治疗心胃痰热、郁热不寐心烦之效方。如热盛则竹叶为主,清热除烦,化痰安神;痰盛则竹茹为主,清化痰热,清心安神;痰热在上焦,竹叶为主;痰热在中焦,竹茹为主。 以上诸药用于痰热不寐,多有化痰清热之力,且各具所长,合用能化痰清热,宁心安神,合于痰热不寐之病机。丁元庆教授临床依据具体病症特点灵活选用,将清热化痰与开郁理气、滋阴润燥、宁心安神之品巧妙配伍,俾火降则痰清,气行则痰化,热去则神安,阴充则神藏,邪去神安其寐酣然。 2.2.2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算法得出的3个新药队举隅 分析其潜在配伍规律,相对切合临床痰热致病或兼加邪气致病的不寐伴随症状用药规律。 P1药队(竹茹,竹叶,当归,秦艽,槐角):主要针对痰热损伤心血,血虚便秘,肠燥生风,或伴见痔疮发作者。用竹茹、竹叶清热化痰;当归养血安神;秦艽祛风化浊,善祛肠风,《药性解》谓其:“主骨蒸肠风泻血,活筋血,利大小便”;槐角清热泻火,凉肝润肠。 P2药队(白芍,麦冬,桂枝,天麻,百合):痰热内结,妨碍阳气,导致神机不振,心境郁抑。白芍、桂枝具有调和营卫,宣通阳气之用麦冬、百合皆甘寒而养阴生津,清心安神;天麻调肝、通血脉、镇静安神,配伍则收养血柔肝、祛风化痰、镇静安神之功。 P3药队(菊花,郁金,白僵蚕,黄连,川贝母,白茅根):主要用于痰热阻络,妨碍气机,痹阻络脉,不寐伴头痛者。用菊花疏达气血,配白僵蚕祛风止痛,化痰散结;川贝、郁金、黄连清热开郁,化痰安神;白茅根清透散热,凉血清心,《本草正义》谓其“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干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诸药合而能通络止痛,清心安神。 总之,丁元庆教授认为痰热不寐的治疗重在祛邪以和阴阳,标本兼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关键。最忌不问邪正虚实,只求安神,形成安神药物的堆砌。 (本文发表在中华中医药学刊,年8月,第34卷,第8期,-。本文为删减版。由“麗東書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andezhiliao.com/dhhyy/10244.html
- 上一篇文章: 打鼾,不仅会打乱你的幸福婚姻,甚至可能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