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30条医生才知道的小知识,关键时
■编辑:小花 广告、公号运营: 红枣不能治贫血、 胶原蛋白不能美容、 骨折不宜喝骨头汤…… 30条医生才知道的科学常识了解下! 儿科1.不要给1岁以下的宝宝喂蜂蜜。 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梭状杆菌,产生肉毒素。小于1岁的宝宝肠道环境很脆弱,对毒素反应更敏感。 2.6个月之内的宝宝不需要额外喝水,1岁以内的宝宝不要吃盐。 母乳和婴儿配方食品里都有了。 3.孩子也怕热,不用里三层外三层地裹着。 要想孩子保平安,要带三分饥与寒。 4.宝宝感冒发烧,不要用酒精擦浴,也不要“捂汗”。 可能引起酒精中毒。捂得太紧,热坏了、脱水了,只会加重发热,很容易诱发高热惊厥。 皮肤科5.吃再多胶原蛋白也不能美容。 胶原蛋白吃进去就成了氨基酸,并不能直接变成皮肤上的胶原蛋白。涂在脸上也没用,因为皮肤吸收不了这种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好好吃饭多喝水,这才是皮肤变好的基础。 6.防晒不仅能防止变黑,还能预防皮肤癌。 多晒太阳虽然可以促进钙吸收,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可能引发恶性皮肤肿瘤,所以晒太阳别晒太狠,注意抹防晒霜。 内科7.得糖尿病并不是因为糖吃多了。 糖尿病的病因很多,比如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因素等,与吃糖无必然联系。但少糖少油,会降低发病风险。 8.无论哪种贫血,吃红枣、红糖都没用。 缺铁、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遗传……这些是常见的贫血病因,吃红枣和红糖都没法解决。 9.不建议靠喝红酒保护心脑血管。 动物实验表明,红酒中的白藜芦醇可能对心脏有益。但如果把有效剂量换算到人身上,相当于每天要喝升左右的红酒。而且,酒精伤肝且致癌。 10.量血压时,最好把左右手都测一下。 通常以高的那个为准,多测几次求平均值,更准确。 11.每天梳头下并不能“健脑”。 学一种乐器,学一门语言,学一个新手艺……对大脑更有好处。 12.打鼾不是睡得香。 严重打鼾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13.如果出现下面的情况,很可能是中风征兆。 一侧肢体麻木,活动不便;口角歪斜;说话不清;头晕头痛;昏睡,很难叫醒;甚至剧烈呕吐、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14.先考虑从食物中摄取钙。 我国成年人推荐每日钙摄入量~毫克。如果每天喝奶保证在毫升以上,深绿色蔬菜吃够1斤以上,再配合其他日常饮食,是可以达到推荐量的。 外科15.吃“发物”不影响伤口愈合。 真正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是:年龄、高血糖、感染、局部血液循环状况、吸烟…… 16.不管有没有高危因素,50岁以上都应该去做一次肠镜检查。 一次检查,排除危险。 17.烫伤了,涂牙膏、酱油、面粉……统统不可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冲(冷水/自来水冲,不要用冰水); 脱(脱下烫伤处的衣物); 泡(在冷水中持续浸泡); 盖(盖上干净的纱布或毛巾); 送(医院)。 18.一天大便3次到一周大便3次,都是正常的。 只要便便的样子正常,别纠结次数。 19.要强健膝盖,每天坚持做靠墙静蹲。 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也不要内扣。蹲的高低度,以膝盖不觉得痛为准。坚持上半分钟左右,重复五六次,觉得累了就站起来。 20.骨折的病人,反而不太适合喝骨头汤。 因为它最补的不是钙,而是脂肪。想补钙,多吃深绿色蔬菜、豆制品和牛奶。 妇产科21.宫颈糜烂不是病。 “宫颈糜烂”不是病,绝大多数情况都是正常的生理改变。 22.谨慎对待传统的“坐月子”。 产后的妈妈的确需要护理,但绝对不要不洗头、不洗澡、不刷牙、不下床、不出门…… 五官科23.卡了鱼刺不要吞饭。 试着咳出来、夹出来,不行就去看医生。 24.关灯玩手机、看电视、看电子书……对眼睛伤害更大。 既然关了灯,就安心睡觉吧。 25.配一副合适的老花镜。 中老年人最好把手机字体调大,去正规医疗机构验光,配一副合适的老花镜。 26.大部分人耳屎可自行排出,不要经常掏耳朵。 用指甲、掏耳勺、火柴棍或其它细棒状物,伸进耳道用力掏容易损伤耳道皮肤甚至鼓膜。 口腔科27.80岁的老人也能有20颗健康的牙。 不要再觉得“老掉牙”是宿命,只要你定期看牙医,坚持护牙,年纪大了也能有一口好牙。 肿瘤科28.不存在能防癌抗癌的食物。 大蒜、绿茶、秋葵等能防癌抗癌的说法,都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考证。 29.吃“发物”不会让癌症复发。 现代医学中并没有“发物”一说,所以基本不存在“忌口”的说法,而“一种食物就能让癌复发”的说法更是没有科学依据。 30.肥胖会增加肿瘤发病率。 研究证明,肿瘤发生的风险,会伴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和其它致癌因素相比,肥胖可以逆转。管住嘴,迈开腿,控制好体重吧。 来源:人民日报、丁香医生 如果你也觉得有用 点个赞吧~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andezhiliao.com/zmzdhl/3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从睡姿看身体健康状况
- 下一篇文章: 脚气,打呼噜,夜磨牙,好偏方,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