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动作做错,口罩等于白戴5种错误戴法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疫情持续到现在,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孩子可以不出门,大人要买菜买物,口罩就是一个刚需。 可怕的不是口罩少不够用,而是口罩用的不对,稀缺资源白白流失不说,还有可能防护不到位。 为此,丁香妈妈整理了戴口罩最容易犯的五个错误,帮你避坑。 错误1:戴口罩不分正反 微博上这样的小姐姐不少,以为口罩白面朝外。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戴反口罩,是错误戴法。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为什么一定要深色朝外,浅色(白色)朝内? 口罩其实是多层结构,以常见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为例,共三层,外层阻水、中层阻隔微粒,内层吸湿。 图片来源:SIFIC感染官微 本来呢,人呼出来的气体比较潮湿,而内层与口鼻接触,正好能吸湿保持口罩干燥,能阻挡病原体。 如果戴反,外层朝内,呼出的水蒸气无法透过,戴一会儿就湿了,口罩潮湿就丧失了阻挡作用。 正确的方法只要记住两句话: 有颜色的面朝外,没颜色(白色)的面朝内。 错误2:戴「漏气口罩」 有的人口罩自以为戴好,却不然。 因为漏掉了很重要的一个步骤——鼻夹处没有完全贴合。 口罩上方没有贴合,呼出来的气体都跑到眼镜上,而外界的病毒及其他有害微生物,也进到口罩与脸颊之间。 这种泄露到底有多严重?日本MBS电视台的一档节目,讲述了背后的「危害」。 节目组找到一位女士,故意不贴合口罩的鼻夹处: 图片来源:见水印 医生使用特殊设备,测量出口罩外侧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多大机会穿过口罩进入口罩内侧和你的身体: 图片来源:见水印 测试结果出乎意料,有害物质泄露率达到%…… 图片来源:见水印 也就是说,这样戴口罩,等于没戴。 口罩与人脸留有缝隙,呼吸时的气流会流向缝隙,会严重降低口罩的过滤作用。 正确做法是,戴口罩时多做两步: 按按鼻子,贴紧下巴,越严实越好。 图片来源:见水印 错误3:摘口罩时碰到口罩外侧 生活中,有不少人是这样摘口罩的: 其实想想就知道,口罩能阻挡有害的病毒、细菌,最外面那层肯定是最脏的。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方式有两种: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我们通过口罩阻挡了飞沫,如果用手直接从外摘下,则为病毒打开了接触传播的通道。 如果忘记洗手,再去摸鼻子揉眼睛,病毒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人体。原本用来阻挡病毒细菌的口罩,却成了疾病的传播者。 图片来源:见水印 正确的摘口罩方法,记住两点: 不要接触口罩外侧,拿住挂耳绳取下即可(类似下图所示)脱下口罩后要洗手,没有洗手条件不摘口罩 图片来源:人民网健康 错误4:口罩喷满酒精或高温蒸煮 前面我们说过,即使是最普通的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也是多层结构,外层阻水、中层阻隔微粒,内层吸湿。 而外层之所以能阻水,是因为借助了液体表面张力。最常见的利用液体表面张力的阻水材料,就是荷叶,水珠落在荷叶表面不会散开吸收,只会形成水珠滑落。 口罩外层也有类似的阻水效果,如果用大量酒精或高温蒸煮处理口罩,会导外层材料变性,对水(血液、唾液)的阻挡能力下降,口罩的过滤功能会大大降低,甚至失效。 其实,只要不是去过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医院),可以循环利用的口罩不必消毒。 正确的方法是:对于可循环使用的口罩,直接晾在干净、通风的地方,或存放在清洁透气的纸袋里即可。(纸袋方便打孔透气) 图片来源:首都医科医院李亮、杜建医生 错误5:不管去哪都戴口罩 由于近期感染人数增长得很快,不少朋友到哪都戴着口罩,口罩消耗得很快。 其实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如果是个人独处,例如自己开车、散步,只要没有特别密集的人员接触,感染风险很低,可以不戴口罩。 可能很多人会问,我怎么判断感染风险是高还是低? 别急,就在2月5日国家卫健委等权威机构联合发布了《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看看下面这张图,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戴,什么时候可以不戴了。 毕竟口罩珍贵,且用且珍惜。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新媒体 策划:Bruce 责编:KKfeidi 插图来源:MBS『教えてもらう前と後』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本文经由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李加审核 参考资料: [1]《关于印发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的通知》 [2]《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技术要求》YY/T- [3]《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YY-- [4]《MasksandN95Respirators》.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andezhiliao.com/zmzdhl/12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为何一到换季,宝宝的手就脱皮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