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多,疫情传播风险急剧上升。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全市人民平安过大年,我市坚持以人员安全有序流动为原则,倡导在外务工、经商、旅居境外等人员就地过节,倡导在温人员非必要不离温。

那么,过年期间,市民该注意哪些防疫事项?医院质管科副科长、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黄登建议,就地过年减少流动,理性囤粮做好防护。

就地过年减少外出

黄登说,春节期间我市相关部门倡导大家就地过年,减少外出,这是根据疫情传播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的。春节刚好是冬春季,气温较低,整个环境处于“冷链”的状态,非常适合病毒生存,传播风险大。加上为了保温保暖,人们都习惯紧闭门窗,有助于病毒传播。

黄登提醒,春节本身人员、物品流动剧增,亲戚朋友聚会聚餐增多,发生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加大,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降低传播风险,应尽量减少外出。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应暂缓来温返温。“一时的不便是为了防疫整体大局的稳定,也是对自己及家人的保护。”黄登说。

那过年期间还能走亲访友吗?黄登说,如果家中孩子还小,还是尽量避免走亲访友,因为孩子抵抗力比较弱。在必须走访的情况下,要戴好口罩,而且室内一定要保持开窗通风的状态,室内细菌、病毒的浓度会下降。如果家人有发生感冒发烧的状态,一定要在做好保暖的前提下,也要保持室内通风。总之,还是尽量少串门。

如果想出去玩,还是建议去周边郊区,晒晒太阳、爬爬山,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选购进口食品要戴手套

近日,浙江多地发生进口水果检出阳性事件。黄登介绍,低温可让病毒进入休眠期,导致存活时间延长。目前国际疫情日益严峻,通过境外冷链运输的货物把病毒带到国内的风险有所增加。

“新冠患者在劳动作业过程中污染了水果及外包装,病毒或其核酸片段可能会附着在水果或外包装表面。”黄登认为,要说感染风险,直接接触进出口货品的一系列人群是高风险人群,一定要按照重点人群的防控措施做好防护,如物流工人、装卸工等。

普通市民购买进口水果,应去正规的超市、卖场、水果专营店选购。在个人防护方面。虽然消费者接触到携带具有感染活性的新冠病毒的进口食品可能性非常低,但这并不表示在消费时就可以掉以轻心,除了正确佩戴口罩,挑选时可以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徒手接触,如果没戴手套,也要及时洗手做好手消毒。

冷链食品或水果买回家后,外包装要马上丢掉,再根据水果特点选择清洗方式,可以用流动水冲洗10-20分钟;也可选择市面上销售合格的水果清洁剂进行清洗,再用清水冲净。

冷链食品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容器、刀具、案板的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要将食品彻底加热,正常烹饪温度(70°C以上)即可杀灭病毒。

理性囤货备足防疫物资

最近,不少人开启了囤粮模式。黄登提醒,要保持理性,过度囤粮囤菜没必要。目前,温州市场的食品供应很充足,盲目跟风“抢米抢油”,大可不必。

黄登表示,不反对老百姓适度囤一些货,比如上班族没时间每天买菜,一次买一个星期的货未尝不可,比如家里可以备点保质期相对较长的干货,但是没有必要过度囤货,容易造成浪费和损失。要根据用途和数量合理储存,满足正常生活需要即可。

另外,黄登提醒市民,最基础的防护措施一定要做好。首先,要备一些口罩以及酒精喷雾。拥有75%的酒精消毒液能直接杀死病毒,可用于皮肤、衣物、日常用品。有便携的酒精小品装,出门的时候带在身上用于日常的消毒。免洗洗手液是为不方便洗手时准备的,因为在出行途中,会接触公共设施物品等,常备一瓶免洗洗手液还是很有必要的。大家也可以考虑使用一次性手套,这样在按电梯、开关门的时候就省去了先用纸巾再用湿巾的麻烦,携带方便。最后,黄登建议每个家庭最好再配一瓶84消毒液,可以用于清洗地面、桌面等对全屋进行消毒。

来源:温州日报

初审编辑:王艳艳

责任编辑:谷璋彤

审核:尹舒鸿

主任监制:陈泰涨

监制:陈亦全陈希瑜

总监制:陈振仕

推荐阅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andezhiliao.com/kszdh/11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