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是件小事

但真不能小看它

正确洗手是预防传染病

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的方法之一

能预防1/3的腹泻相关疾病和1/5的感染

最重要的是

正确洗手是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

有效措施之一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中

《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

将“勤洗手”放在了防护的第一位

01

看起来挺干净?

其实是一只“细菌手”!

有人一定会说,“哎呀,我的手看起来挺干净的!不用洗啦!”于是,嫌麻烦就没有洗。

这看起来挺“干净”的手,没准是只“细菌手”!

年,几项研究显示,医护人员在做——将患者从担架转移到床上、测量血压、测量患者脉搏、将患者重新抬到床上、接触患者的物品、打针——这些工作时,即便双手看起来挺干净的,但其实已经被污染。

在做上述的每一项工作中,医护人员的双手就可能接触到~0cfu的菌落数。

随后,将医护人员的手掌放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并在37C下孵育24小时。可以看到的,细菌在细菌培养基的表面上长出了一张“手”!

02

撸完狗没洗手

眼里长出一条2厘米的虫

今年10月19日,家住深圳的耿小姐感觉,最近一周时间,眼睛发痒、经常流泪。检查后,医生发现有条2厘米长的虫子在其眼结膜内蠕动。

医生用镊子将虫子挑了出来,经检验科化验发现是“结膜吸吮线虫”。据了解,结膜吸吮线虫主要寄生于犬、猫等动物眼结膜囊内,也可寄生于人眼,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

原来,在1个月前,耿小姐曾在老家摸过村里的土狗,但摸完后没有洗手,就摸了自己眼睛和头发。所以,医生高度怀疑此线虫是当时沾染上的。最初,虫体幼小尚无明显症状,逐渐长大后便引起不适。

而且洗手可不是“冲一下”就完了~

如果洗得不对

那很可能就白洗了

03

数学模型告诉你

洗手至少持续20秒

年8月,一位英国的数学家保罗哈蒙德通过使用数学模型来探索洗手的物理原理。

该模型将皮肤的粗糙度表示为一对波浪形表面,由一层薄薄的液体隔开,擦洗时彼此移动。

研究人员解释说,细菌和病毒等粒子会“藏”在手的粗糙表面中,因此水流动的强度必须足够大才能将它们“洗出来”。

而水流动的强度取决于搓手的速度,具体来说,更剧烈的运动才更容易去除粒子。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用力洗手大约需要20秒才能去除所有潜在的细菌和病毒。

4个步骤教你正确洗手!

要勤洗手。

要使用肥皂或香皂或洗手液等洗涤剂。

要用流动的清水(用盆装水洗,那些脏东西冲不走,可能还会停留在手上)。

要揉搓双手持续20秒以上(唱2遍生日歌的时间)。

这些场景要及时洗手!

外出归来,戴口罩及摘口罩后;

清洁操作前,如饮食前、加工制作食品饮料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护理老年人和婴幼儿前等;

污染操作后,如咳嗽、打喷嚏用手捂口鼻后、大小便后、护理病患后、触摸钱币后、接触或处理各种垃圾和污物后等;

手部有明显污染物;

传染病流行期间,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键等各类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后。

外出不方便时

可用免洗洗手液洗手

如果洗手时,没有流动水或肥皂,可以使用免洗洗手液,或者是酒精浓度在60%~80%的速干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的步骤互相揉搓双手。在免洗洗手液干燥之前,不要擦拭掉或冲洗它,一直揉搓大约20秒。

洗手液有“卫妆准字”和“卫消证字”两类,前者属于化妆品类,只有基本的清洁作用;后者属于消毒产品类,在清洁的基础上增加了抗(抑)菌或消毒作用,可根据需要选择。

疫情期间

正确洗手更是防疫的重要手段之一

与其生病了后难受

不如防范于未然

踏踏实实地去洗个手

统筹:肖莹莹

原标题:《抗疫一点通丨洗手真的能护体!关键做到这4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andezhiliao.com/dhlzmb/11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