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女竟因打呼噜被群殴孩子被欺负,家
01 有人说,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因为彼此是拼着命才相见的。 为人父母,最怕的就是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以下两则新闻中孩子的遭遇,更是戳痛了无数家长的心。 因睡觉打呼噜,17岁少女小敏被8名女生从上铺拖拽下来群殴十几分钟! 群殴过程中,有人用脚踩住小敏的头和四肢,有人用脚踢小敏的背和肚子,有人用水淋她,还有人在旁边用手机拍照、录视频。 事发后,小敏爸妈赶到学校,发现女儿双颊红肿、表情呆滞,送医检查,才知道女儿除了外伤,还有耳膜穿孔,右耳丧失听力。 小敏的诊断书及受伤后的小敏 孩子的恶意有时比成人更加恐怖,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底线,更分辨不清事实的真相。 而王晶晶就是那个被谣言和诽谤缠身、并为此饱受校园霸凌的女孩。 女孩王晶晶 高中时,王晶晶因一句调侃被同学孤立排挤,遭同学恶意P图。随后,很多不明真相的校友迅速跟风,骂其为“炫富女”、“整容女”、“神女”。 甚至,素未谋面的蒋某还将她多年前一张被猫抓伤的图片改成“包夜,不用T”这样露骨的文字,来恶意抹黑她。 毫无缘由的侮辱和诽谤,在王晶晶的人生中持续了整整9年。 9年后,王晶晶将蒋某告上了法庭。法院认定蒋某构成诽谤罪,判处拘役三个月。 年少的委屈通过法律或许讨回了些许,可王晶晶的人生却无法重头来过。 02 校园霸凌离你的孩子有多近? 作为家长,我们或许憎恶校园霸凌,但对校园霸凌的定义及其存在的普遍性却知之甚少。 学术上,校园霸凌可以分为关系霸凌、言语霸凌、肢体霸凌、性霸凌、网络霸凌、反击型霸凌等,但人们很难依靠这些标准直接识别出霸凌行为。 根据中国人大在网络上发布的《看见校园霸凌:公共认知调查数据报告》一文中,将以下这张图中涉及的行为,归属为校园凌霸范围。 其中,“拳打脚踢扇耳光”、“威胁恐吓”、“下跪扒衣等侮辱行为”是校园霸凌中最常见的行为。 另外,据浙江大学《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调查则显示:49%的同学承认对其他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87%的人曾遭受到其他同学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 这意味着,几乎每个孩子里面,大概有90个孩子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校园霸凌。 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存在校园霸凌事件,其中初中占据73.5%,最为严重。 校园霸凌的普遍性,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严重。 如果某一天你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或抗拒上学,请你一定多看他三秒,哪怕三秒,你的敏感或许就能阻止一场霸凌的再次重演。 03 校园霸凌的伤害有多深? 校园霸凌的起因往往很简单。 长得丑、汗味重、成绩太好、样貌出众,又或者,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偶然为之的动作。 甚至可能没有任何缘由,孩子突然就变成了被霸凌的对象。 前不久,广西省北海合浦县公馆中学初一三班陈琪琪,只因穿着土里土气,便数次被同学殴打辱骂。 因不堪忍受校园欺凌,陈琪琪最终从综合教学楼跳楼身亡。 陈琪琪生前照片 对于受凌霸的孩子而言,他们不仅会受到身体伤害,更会遭遇心理伤害。抑郁、厌学、自闭、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甚至自杀,都可能发生在被欺凌的孩子身上。 对于实施欺凌的孩子而言,他们会因惹事生非,不被老师同学喜爱,自尊感降低,严重者还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抹不去的污点。 甚至在凌霸过程中,他们会滋生出扭曲的三观,表现出更强的敌意和侵略性,无法适应社会环境,从而走上犯罪之路。 校园霸凌中的施暴者会和受害者一样,都将面对更加艰难的人生。 当然,还有一群目睹欺凌事件而未伸出援手的旁观者或跟随者,他们可能会形成自卑、阴郁的性格,或者屈服于暴力,学会以暴力攻击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沦为下一个施暴者。 一旦校园凌霸事件发生,没有人是最后的赢者!如何避免校园霸凌,是当务之急。 04 校园霸凌如何避免? 校园凌霸行为虽普遍存在,但并非不可避免。 在腾讯网络的数据调查中,一半的受访者都将“法规制度的不完善”视作霸凌出现的根本原因。 而比起指责学校做得不够好,更多的人认为还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 校园霸凌的施暴者,往往是两种情况的极端:第一种,父母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第二种,父母有钱有势,溺爱嚣张。 这两种孩子,在实施霸凌行为时,往往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属于冲动型和直觉型,需要家长多为其普及法律常识,强化他们内心的风险意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在减少霸凌行为。 对于受凌霸的孩子而言,家长则应该从体格和精神两方面进行引导与教育。 体格上的培养:面对校园霸凌,体格强壮的孩子更有信心和胆量去反击。报名武术班、跆拳道、体适能课程等不失为提高体格的好途径。 精神上的培养:校园霸凌表面看是以大欺小或以多欺少,本质上却是以硬欺软、以强恃弱。当孩子精神上足够强大时,才能不惧欺辱,奋起反抗。 养不教,父之过。想要减少校园凌霸的惨剧,请先从家长的教养方式开始转变。 05 女生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在以往的校园霸凌事件中,女生受到欺凌的概率最大。 如,多年前新闻报道,济南市某中学的女生小薇遭遇校园霸凌,被同班的男生群殴。 随后小薇决定去找老师,没想到在走廊上被男生一巴掌扇到了太阳穴上,当场就失去了意识。 女生作为弱势群体,其体格、力量等方面注定无法与男生对抗。 那么,作为校园霸凌中的弱势群体,如何引导女生更好地保护自己? 1.鼓励女儿对校园霸凌说“不” 凌霸者在实行第一次霸凌行为时,往往带着试探的心态。 如果此时在心理上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施暴者,会带来更不良的后果。 因而,有效防范校园霸凌的第一要诀就是告诉孩子不要害怕,要敢于抗争。当然,说“不”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暴力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2.鼓励女儿结交为人正直、积极向上的朋友。 对孩子的交友选择进行灌输和教育,多交“益友”,不交“损友”。一个为人正直、积极向上的朋友,不仅能够避免孩子成为校园霸凌的对象,还能在关键时刻帮助孩子脱离危险。 3.提醒女儿不要在社交网络上传个人尺度较大的照片。 如今网络信息杂乱无章,女生上传个人尺度较大的照片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同学加以抹黑、诽谤,从而造成恶劣影响。提醒女儿不要在社交网络上传个人尺度较大的照片,能有效避免招惹是非。 4.提醒孩女儿坚决不和男生独处一室。 作为女生,不管和男生的关系有多好,都坚决不要接受男生的邀请,与其独处一室,尤其是在特殊时间段,比如晚上。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5.一旦被欺凌,保命为主,事后立即告知父母或报警 父母应该多次提醒女儿若被欺凌,在不危及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应果断告知父母或立即报警,避免带来二次更严重的伤害。 毕淑敏曾说,传统的教育,教导我们要忍让,要宽容,要忘却。 然而长久的压抑会带来更大的反弹,积攒的痛苦如暴风骤雨袭来,霹雳能将我们击为灰烬。 父母不可能陪伴一辈子,老师不可能时刻在身边,当孩子遭遇人际方面的麻烦,迟早得自己去应对。 我们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就是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也只有当孩子懂得了自我保护,TA才能无惧无畏地冲破困境,才能勇敢大胆地对校园凌霸说“不”。 注: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本周推荐? 即刻扫码报名参与 即刻扫码报名参与 安徽治疗白癜风医院白斑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andezhiliao.com/dhhyy/3995.html
- 上一篇文章: 打鼾严重却不当回事,可导致睡梦中猝死4
- 下一篇文章: 贵州余庆发酵小叶苦丁茶脑血栓中风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