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结线虫是一类植物寄生性线虫,会引起植物根形成根结,并更容易使植物感染其他真菌和细菌性病害。根结线虫寄生于许多种不同的农作物上(超过种植物)并可快速繁殖,再加上相对短的生活史等特点,对作物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一、根结线虫的危害症状

根结线虫主要危害根部,以侧根受害较重,常在侧根上形成许多根结,互相连接似念珠状。根结一般呈球形或锥形,大小不等,表面生有许多须根,形成团状,剖开根结,可见许多半透明色针尖大小洋梨形的线虫(图1)。

病轻时,地上部植株无明显症状,较重时,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植株矮小、萎蔫或枯死。重病株结果少,果小。根瘤的形状、大小因植物和线虫的种类不同,差别很大。有念珠状,肥肿、畸形瘤状结等。一般根结之上生出细弱的须根,能再度侵染形成根结状瘤。植株带土拔出,在水中漂去泥土后,可见根部有许多结节状小瘤,小瘤初呈乳白色、后期为褐色,细根很少(图2-3)。

二、根结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1)土温达10℃以上时,卵可孵化,幼虫多在土层1-20厘米处活动。土温高于40℃或低于10℃很少活动,温度55℃,10分钟致死。(2)适宜土壤相对湿度40-70%。在干燥或过湿土壤中,其活动受到抑制。适宜土壤pH4-8。土壤质地疏松、盐分低的条件适宜线虫活动,有利发病,一般砂土较粘土发病重,连作地发病重。(3)根结线虫在棚室一年发生10代左右,每个雌虫产卵粒左右。幼虫为移动性内寄生,雌虫固定内寄生。2龄幼虫穿刺侵入寄主植物根部,在维管束附近形成取食位点,其头区周围细胞融合形成巨型细胞(图4)。(4)棚室土壤中线虫分布普遍随着大棚前边缘向内的距离加大呈现先明显增加而后逐渐减少的趋势。

三、根结线虫病与根肿病的区别

1、根肿病只发生在十字花科蔬菜,根部发病后肿大,呈肿瘤状,也有些发病后,主根上部发生许多新的须根,这些须根有时一直发生到茎基部。一般主根被害后呈块状,细根(侧根、须根)被害后多局部肿大畸形,见图5。

图五根肿病症状

2、根结线虫病不仅发生在十字花科蔬菜的根部上,还发生在胡萝卜、茄子、番茄、莴苣、生菜等的根部,在根部长出根瘤(又称根结)。根瘤的形状、大小因蔬菜和线虫的种类不同,差别很大,有的粟米大小(如辣椒),有的板栗大小(如扁豆),有些只为害主根,有些只为害侧根。胡萝卜根结线虫病一般只发生在须根上。蔬菜根部发病后,地上部分表现的病状与根肿病很相似,植株生长缓慢,见图6。

图六根结线虫病症状

3、根肿病和根结线虫病田间简易诊断可根据解剖根部的肿瘤或根结进行区别,在肿瘤内是否有乳白色洋梨状的根结线虫的成虫,这是最准确的诊确依据,根肿病的肿瘤内什么也没有。

4、根肿病是由真菌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曾发生过根肿病的菜地,或连续栽种十字花科蔬菜的菜地(白菜类和甘蓝类蔬菜),由于病菌孢子囊在土中逐年积累,病情会逐年加重。而根结线虫病是由线虫侵染引起的,为害根部引起根肿的线虫有许多品种。

四、根结线虫防治方法

对于根结线虫的防治工作还是要明确“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这个中心思想。下面介绍以下预防措施:

①合理轮作:

有条件的实行水旱轮作。与葱、蒜、韭菜或禾本科作物轮作,与感病但受害轻的速生小菜连作,以减少土壤中的线虫量,控制发病或减轻发病。

②土壤消毒:

在移栽前用利根砂每亩3㎏左右进行土壤处理,撒与土壤表面,混入土壤20cm左右,然后浇水,有较好的效果。或者在定植后使用拜耳路富达按推荐剂量兑水进行灌根。

③深翻土壤:倒茬轮作要求翻耕深度25cm以上,使土壤深层中的线虫翻到土表,且使表层土壤疏松,日晒后土壤含水量降低,不利于线虫存活。

④高温闷棚:土壤处理利用夏季高热,杀死大部分线虫。

干闷法:先深翻土壤后,关闭大棚进行高温闷棚。夏季中午棚内温度可达50℃~60℃,高温闷棚维持1周后进行正常瓜菜生产。

湿闷法:深耕灌水后,在土表覆盖农用塑料薄膜,然后密闭闷7~10天,能杀死土壤中95%根结线虫。同时,可以还可降低土壤盐分,把土壤中根结线虫赖以生存的植物残体分解掉。

⑤调节土壤酸碱度:

根结线虫只发生在酸性土壤环境中,因此在无法调整茬口、更换线虫重发田块的情况下,可利用帅镁酸克调节土壤酸碱度。

⑥及时清除病残体:重病地嫁接栽培及时清除菜棚内病根、病株、病残体、杂草并集中烧毁,对在有病棚中使用过的农具也要进行擦拭或消毒,防止根结线虫病传播蔓延。在重病地用嫁接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植株的耐病性,地上部症状明显减轻,效果较好。

本文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中所涉及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市场部胡丽鹏

赞赏

长按







































重庆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andezhiliao.com/kszdh/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