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防治素养促进呼吸系统疾病胖子吸
冬至过后,低温天气越来越多,也是慢阻肺的高发时节。 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咳嗽、咳痰、气短、胸闷、呼吸不畅等症状也会加剧。然而,这时候,如果再加上晚上打鼾、睡眠呼吸暂停,对人体危害会更大,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突然心跳暂停,直接危及生命。 近日,广州日报报道称,打鼾的慢阻肺非常危险,而打鼾的慢阻肺最爱“招惹”肥胖的吸烟者。 ●典型病例: 胖烟民患上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今年72岁的陈伯,是个有着50年烟龄的老烟民,每天都要抽个1~2包。陈伯不仅抽烟,而且还胖。多年来,他经常会在抽烟后咳嗽,上楼会有点气喘,但他从不在意。不过,近年来,陈伯明显感觉咳嗽、咳痰加剧,还经常出现气短、胸闷、呼吸不畅。他来到广医三院呼吸内科就诊,经肺功能检查,发现他已患上了中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被确诊为慢阻肺。然而,在症状缓解后,他并未遵医嘱戒烟和减肥。因此,咳嗽、喘息反复发作,他也反复入院治疗。日前,陈伯病情进一步加重,咳嗽、痰量增多,无力咳痰,甚至步行十来步路就喘气明显。再次入院治疗时发现,他的肺功能进一步退化,呈现极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且出现了严重的呼吸衰竭。 在他住院期间,医生发现他睡眠时经常打鼾,且鼾声响、不规则,睡眠中常出现憋气、呼吸暂停的现象。经睡眠呼吸监测,发现他每小时的睡眠时间里,竟呼吸暂停54次,最长时间的呼吸暂停长达到99秒,最低血氧才45%,这也就意味着,他在梦中很有可能随时出现生命危险。医生认为,他患的是典型的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重叠综合征: 10名慢阻肺中有3~4名合并严重睡眠呼吸暂停 广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林敏介绍,对老年人来说,慢性阻并不陌生,它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在超过8%;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则是一种以睡眠时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严重打鼾、白天嗜睡、睡眠结构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其危害主要表现为,睡眠中呼吸暂停,由此导致低氧血症或伴有高碳酸血症,确诊须进行多导睡眠监测。 “如果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慢阻肺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就是重叠综合征,简单理解为合并打鼾的慢阻肺。”林敏说,研究发现,10名慢阻肺中就有3~4名合并严重打鼾、睡眠呼吸暂停。而重度慢阻肺并发睡眠呼吸暂停的概率更高。 ●双重危害: 打鼾的慢阻肺,不治疗可能突然心跳暂停 林敏认为,比起单纯的慢阻肺,或者是单纯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会更加痛苦。“打鼾的慢阻肺患者”,不仅存在慢阻肺的咳嗽、咳痰、气短、胸闷、喘息等症状,还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表现,如夜间严重的习惯性打鼾,睡眠时呼吸暂停、憋气,容易躁动、夜尿增多,晨起口干、头痛、胸闷,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及异常的运动行为,双下肢或全身水肿,等等。 当两种疾病同时发生时,患者的整个呼吸道均有阻塞发生,其后果较一种疾病单独存在时更为严重,疾病进展更加迅速。 林敏解释,一方面慢阻肺患者,已有长时间的缺氧,肺储备能力下降,肺功能明显减退,这时时候如果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生,则会出现持续严重的呼吸困难,导致更为严重的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出现了严重的呼吸衰竭,可能出现昏迷、呼吸抑制,甚至突然出现心跳、呼吸暂停,死亡。 另一方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由于反复缺氧-复氧,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病变,将合并多种疾病,出现顽固性高血压、高血糖、胰岛素抵抗、顽固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癫痫持续症状、哮喘持续症状,反复中风等内科危重症,直接危及生命。 ●高危人群: 吸烟的胖子最容易变打鼾的慢阻肺 打鼾的慢阻肺最爱“招惹”哪一种人群?肥胖的吸烟者!林敏介绍,因为吸烟是慢阻肺发生、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而肥胖患者由于颈粗短,上气道变窄,睡眠时肌肉松弛易引起上呼吸道阻塞,从而很容易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林敏说,尽管打鼾的慢阻肺患者数量不少,且症状对生活影响较大,但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上了这一合并症。因为大部分的慢阻肺患者都有吸烟史,在他们看来,吸烟后出现咳嗽、咳痰很正常,呼吸困难、行走缓解也只是因为年纪大了,至于打鼾,则是“睡得香、睡得熟、睡眠质量好”的表现。 “其实,这个的认识误区危害甚大。”林敏解释,对于吸烟的慢阻肺患者而言,当吸烟后出现咳嗽、咳痰时,说明呼吸道已开始出现不可逆的病变,呼吸困难则暗示肺功能已明显下降。而打鼾,更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一个重要表现。“如果患者不把咳嗽、咳痰、气短、喘息、打鼾的存在当回事,就很容易漏诊或误诊。” ●日常管理: 侧卧位睡眠、适当抬高床头 林敏提醒,打鼾的慢阻肺患者一定要注意日常生活的管理,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减肥、控制饮食和体重、适当运动; 2.戒酒、戒烟、慎用镇静催眠药物及其他可引起或加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药物; 3.侧卧位睡眠; 4.适当抬高床头(15~30度); 5.白天避免过度劳累; 6.生活要有规律; 7.适当氧疗; 8.肺康复功能锻炼。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andezhiliao.com/kszdh/1037.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简单4招轻松预防避免打鼾
- 下一篇文章: 打鼾要提防呼吸道肿瘤,甲状腺癌防治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