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是世界手卫生日,医院感染控制科主治医师杨玉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诸如用戴手套代替手卫生、洗手后用毛巾擦手等行为都不能做到手卫生,要想做到手卫生,必须坚持七步洗手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手直接、频繁地接触物品,手部皮肤上很容易带有细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杨玉娟介绍,洗手是减少手部细菌最有效的方法,肥皂洗手30秒,可以去除手上约90%的细菌,正确地洗手还可以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如感冒、红眼病、手足口病等。研究显示科学洗手可以使腹泻人数减少20-40%,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减少15-20%。“然而,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市民对于如何做好手卫生,特别是如何正确洗手,还有一些误解。”杨玉娟说,诸如不少市民都认为戴手套可以替代手卫生,但事实上,戴手套前和脱掉手套后都应立即洗手,这主要是由于微生物无处不在,手套具有一定渗透性,不能完全隔离细菌和病毒,且戴手套时间久了,手套内的双手温湿,手部常居菌和残留的暂居菌就会在潮湿且温度适宜的手部皮肤表面迅速增殖。据了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市民还倾向于用免洗洗手液代替洗手。“这同样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杨玉娟说,虽然免洗洗手液含有消毒成分,如乙醇,能够迅速杀灭细菌,但在去除手上的污渍和病菌方面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在手部有明显污垢或暴露于可形成芽孢的病原体时,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进行全面清洁。此外,免洗洗手液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皮肤干燥和过敏。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使用流动水结合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少市民在洗手后,习惯用毛巾擦手,同样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杨玉娟说,这主要是由于毛巾容易潜藏病菌,容易使双手再次沾染病菌。市民如果有条件,最好在洗手后,让手自然干燥,或者用一次性毛巾擦手,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手沾染细菌。针对如何选择正确的洗手液,杨玉娟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洗手液主要分为普通型和抗菌杀菌型,并不是所有洗手液都有杀菌作用。”杨玉娟说,建议市民在购买洗手液时,最好看看包装,购买“卫消证字”的洗手液,因为这类洗手液属于消毒产品,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和消毒效果检验,不仅起清洁皮肤的作用,还能对皮肤起抗菌或抑菌作用。如果你想购买具有抗菌、抑菌、除菌功能的洗手液,应该选择“消字号”产品。“同时,另一类‘卫妆准字’的洗手液属于化妆品,是由化妆品检测部门针对国产化妆品颁发的批准文号。此类洗手液与普通的洗发露、洗面奶同属一般性护肤化妆用品,其功能只能达到清洁、去污目的。”此外,杨玉娟还提醒,要做到科学洗手,市民除了要避开上述误区外,还应坚持七步洗手法,以及注意洗手的时间。“所谓七步洗手法,概括起来就七个字:内、外、夹、弓、大、立、腕。内是指洗手掌,外是洗背侧指缝,夹是指洗掌侧指缝,弓是指洗指背,大是指洗拇指,立是指洗指尖,腕是指洗手腕、手臂,最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杨玉娟说,洗手的时间则应大于15秒,且需用肥皂和洗手液不断揉搓,才能有效去除病原菌。新闻多一点:哪些情况下应该洗手?1、准备食物,接触生肉等;2、饭(进食)前便后,吃药之前;3、接触钱币之后;4、接触别人之后,医院或接触病人后(前);5、做完扫除工作之后、处理垃圾;6、户外运动、作业、购物后;7、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8、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9、抱孩子之前,尤其是接触过传染物品的,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洗;10、接触宠物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andezhiliao.com/dhlzmb/12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