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洗手,多勤才适当武汉发布
疫情防控期间, 专家一直强调勤洗手, 这不,有人过度洗手 洗出了湿疹和过敏性皮炎 勤洗手也有讲究哦 覃莉每天都会接诊因洗手过频导致皮肤过敏的患者。 4月27日,医院皮肤科发布复工就医指数:自3月24日恢复正常接诊以来,就诊总人数人,其中湿疹、过敏性皮炎患者人,占就诊人数的四成。 “其中大约有两成是过度洗手和消毒液使用不当所致。”皮肤科湿疹专病组长覃莉表示,疫情期间市民“勤洗手”“重手消”是值得倡导并应该持续保持下去的好习惯,不过也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 一天洗手四五十次,小伙双手红肿 “医生,您快看看我的手是怎么了?又红又肿,皮肤刺痛,还有很多小疹子。”4月27日一早,一个瘦高个的年轻男孩急匆匆地走进覃莉的专家诊室。覃莉仔细瞧了瞧男孩伸出的双手后,诊断为湿疹。 “这段时间洗手很频繁吧?”男孩说,担心手露在外面沾染上病毒,只要从外面回来他都要洗手。 虽然家里天天都在消毒,但只要摸了桌子板凳,他都会去洗手,一天下来要洗四五十次。刚开始只是有点干燥脱皮发痒,后来就红肿刺痛。 覃莉告诉男孩,频繁洗手会破坏皮肤屏障的正常结构,改变皮脂膜PH值,失去“保护罩”的皮肤就会变成敏感肌,出现干燥、泛红、瘙痒甚至蜕皮红肿等情况。 4岁女孩用消毒水喷手后长满疱疹 4月25日,奶奶带着4岁的彤彤找到了覃莉。彤彤伸出双手,覃莉看到孩子的小手上密密麻麻全是红色的丘疱疹。奶奶说,这些疱疹很痒,彤彤不停地用手抓,反反复复两个多月也不见好。 详细询问后,覃莉找到了彤彤发病的原因:彤彤爸爸是实验室的老师,疫情初期买不到84消毒液和酒精,爸爸就把家中备的双氧水稀释后喷手消毒。 消毒剂浓度过高,彤彤的手上长满红疹。 “彤彤手上的疱疹正是用了浓度过高的双氧水消毒剂导致的刺激性皮炎。”覃莉告诉奶奶,双氧水是医用消毒剂,但是并没有杀灭病毒的作用,而且也不提倡自行稀释配比。尤其是小孩皮肤娇嫩,更容易引起皮肤过敏。 4月27日,覃莉演示七步洗手法。记者苗剑摄 这些人容易出现手部过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很多市民都养成了勤洗手的习惯。结果却发现,手背上冒出不少小红疹子,先是微痛,再是痒得不行。“大多数是频繁洗手后,皮脂膜被破坏引发的慢性刺激性皮炎,也有极少部分人是对消毒液过敏引发的过敏性皮炎。”覃莉对例手部长湿疹和过敏性皮炎的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后发现,致敏原因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反复使用酒精喷手,或是用含抗菌成分的洗手液洗手的市民。因过度清洁,导致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 第二类是皮肤原本就比较敏感的市民 第三类是原来手上就有湿疹的市民。频繁洗手或是不当使用消毒液后,加重了湿疹的程度。 呆在家里没必要频繁洗手、消毒 疫情防控期间,市民都高度重视手卫生,肥皂、洗手液、酒精、消毒液等都成了生活必需品。“有的人宅在家里没出门,也不停地洗手,完全没有必要。”覃莉说,按了电梯、拿了快递,只要与公共设施有过接触或是外出回家,都应该第一时间洗手。呆在家里,只需要在饭前、便后、吃东西之前洗手即可。 洗完手马上涂上护手霜 如何保证勤洗手的情况下,把对皮肤的伤害降低呢?覃莉强调,要做到“洗手液和护手霜并存”。每一次洗完手后都要马上涂上护手霜,可以锁住皮肤水分,保护皮脂膜。 护手霜的选择是否有讲究?覃莉表示,建议选择含有神经酰胺、尿素、硅油、维生素E等成分的护手霜,有保护皮肤屏障的功能。重点是洗手后就涂,饭前洗手后可以先不涂,等饭后洗完手再涂。 平时做家务或是做消毒处理时,戴上内棉外橡胶的手套操作,减少刺激物对手皮肤的各种伤害。 (长江日报记者:刘璇通讯员:严睿)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andezhiliao.com/dhhyy/12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区防控办提醒居民家庭须适时进行预防性消毒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