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可能有很多人都会笑谈:“不就是睡觉打呼噜吗”?实际上伴随有口鼻气流大幅度减少或中断的“打呼噜”是睡眠期间上呼吸道塌陷和阻塞引起的,在睡眠过程中频繁出现间歇性低氧血症,导致睡眠片断化。

OSAS与心绞痛、心律失常、顽固性心衰、难治性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甚至猝死等心血管疾病(CVD)有着密切的关系,被认为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1)、近年针对高血压的多项研究表明:OSAS与高血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OSAS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达35%~80%,OSAS越重,高血压的发病率越高;OSAS是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2)、OSAS多伴发主动脉硬化和大动脉弹性降低;OSAS患者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单纯高血压相当,在OSAS合并高血压时这些指标则更高。

(3)、OSAS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同时受损,可引起心脏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心衰)。OSAS患者发生心衰的相对危险度2.38,并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未经治疗的OSAS在心衰患者中加快左室功能的降低,增加死亡率。

(4)、有关OSAS与冠心病关系的一些前瞻性和横断面研究尽管受到年龄、肥胖等混杂因素影响,但仍提示OSAS与冠心病有关,未经治疗的OSAS与冠心病的预后呈负相关。

(5)、多项针对脑卒中的前瞻性的研究结果提示重度OSAS与心脑血管风险相关;与正常人相比OSAS患者卒中相对危险度1.58,脑卒中和死亡的联合危险度1.97,随着OSAS严重程度的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更进一步增高;证实OSAS独立于脑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6)、新疆医院高血压中心针对数百例OSAS的横断面分析结果还显示中重度OSAS患者心、脑、肾等复合靶器官损害的几率明显增加。

OSAS患者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的机制主要在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通气功能的改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异常以及代谢异常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新疆医院高血压中心早期的研究结果也表明OSAS合并高血压人群儿茶酚胺、醛固酮、同型半胱氨酸、炎症因子的水平都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中重度OSAS患者伴发糖代谢异常、脂质代谢紊乱、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几率明显增加,且多重代谢紊乱更容易并存于一体。

下列情况医生应高度警惕患者是否存在OSAS:

(1)、难于控制的高血压合并肥胖;

(2)、顽固性高血压或隐匿性高血压、清晨高血压、或血压节律呈“非杓形”或“反杓形”改变的高血压;

(3)、睡眠过程中打鼾、白天嗜睡明显;

(4)、夜间反复发作的难以控制的心绞痛;

(5)、夜间发生且难以纠正的心律失常;

(6)、顽固性充血性心衰;

(7)、顽固性难治性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

(8)、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

(9)、不明原因的以夜间憋醒或夜间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发作性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询问与OSAS有关的症状,例如夜间是否打鼾,是否有夜间憋醒以及白天是否嗜睡。

在体格检查时注意体重指数(BMI)、颈围、口唇、甲床、舌质,注意患者的咽腔以及颌面部的解剖结构来发现OSAS患者。经初步筛查对怀疑伴有OSAS的患者,可进一步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来确定诊断。

总之,OSAS这个看似非常普遍又无关紧要的呼吸系统疾病,与多种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相互关联,是心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猝死等心血管疾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本文已经

呼吸科戴新建同意授权刊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andezhiliao.com/dhhyy/8391.html